近來我參加了大英博物館和牛津藝術節的活動,從文化與教育角度,看到了英國與中國的互動現狀。對於一直關注中英政治的我來說,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角度轉換,因爲文化與教育行業受政治的影響並不大,或者說政治以外的英國行業自由度很高,不太受政治的牽制,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性。這令我感慨英國的高度自由,這除了反映在個人身上,也體現在了行業上。因爲政治上,英國已經是緊隨美國,視中國爲競爭對手,空氣頗爲緊張。我參加的地方議員選舉,雖然只關注地方道路、環境、納稅等地方事務,但在談到中國事務時,必須遵守自民黨的原則。
本週專欄文章,將關注大英博物館5月推出的新展 《中國的隱祕世紀》(China’s hidden century)。
2月28日,我在大英博物館參加了《中國的隱祕世紀》的新聞發佈會。這是一個展示清朝人物(從百姓到慈禧)私人用品的展覽。該項目由藝術和人文研究委員會支持,是大英博物館和倫敦大學領導的一個爲期四年的研究項目成果。該展覽得益於來自14個國家的100多名學者的合作。
您已閱讀16%(431字),剩餘84%(22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