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歐關係

馬克宏訪華:北京如何對歐洲「分而治之」?

成朝庭:馬克宏這次訪華獲得高規格接待,從側面反映出北京重視巴黎超過柏林。北京對巴黎高看一眼,這很可能是一個正確的判斷和精明的策略。

法國總統馬克宏近日訪華,受到中方隆重接待。馬克宏行前表示,他希望北京發揮其對莫斯科獨一無二的影響力,幫助結束烏克蘭戰爭,至少不要向俄羅斯提供大規模軍事援助,不要越過這條西方劃下的紅線。馬克宏聲稱,打一場持久戰不符合中國利益。然而,北京的評估可能恰恰相反。俄烏戰爭繼續打下去,就可以同時消耗西方和俄羅斯,這對北京其實是相當有利的,而北京一貫是根據自身國家利益來制定對外政策。因此,馬克宏能否達到目的,目前並不清楚。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馬克宏的到訪給北京構建對美鬥爭統一戰線提供了難得機遇,北京可以運用「分而治之」的手段來達到這一戰略目的。

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根據這一思想,矛盾衝突是歷史前進的動力,因此必須積極面對和處理矛盾,最重要的是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這種意識,在今日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對於北京的決策者們而言,中美戰略競爭就是當前最主要的矛盾,美國就是中國最主要的「敵人」。因此,無論是中歐關係還是中俄關系,都必須服從中美戰略競爭這個主要矛盾。這也符合北京一貫的統一戰線傳統,毛澤東曾透露政治鬥爭的祕訣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作爲毛澤東的繼承者,當今領導人自然深明此道。爲了應對來自美國的強大壓力,北京不但樂意看到魯莽的俄國人與西方直接對抗,也決不吝嗇用經濟利益來誘惑貪婪的歐洲大老闆。

儘管爭取歐洲是北京決策者們的共識,但布魯塞爾作爲歐洲統一的象徵,並不是北京樂意打交道的對象。因爲歐盟整體是一個規模與中國不相上下的龐大經濟體,與之相比,北京並沒有明顯優勢。但各個歐盟成員國,即使是像德國和法國這樣的歐盟大國,在中國巨人面前也是相形見絀。再則,現任歐洲理事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被北京視爲「親美」,所以北京傾向於繞過布魯塞爾,直接與歐盟成員國打交道。對於此次訪華,馬克宏爲了展現歐盟的團結,煞費苦心地邀請馮•德萊恩女士同行。但北京卻區別對待兩人,高規格接待馬克宏,低調處理與馮•德萊恩的會談。

您已閱讀30%(856字),剩餘70%(20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