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工業民主國家主導了環保、ESG以及低碳生產的主流話語。作爲全球新規範和發展可持續話語的設計者,衆多發展中國家受制於這種話語權勢,不得不調整本國的經濟結構和發展速度。近期,澳洲稀土公司萊納斯遭到馬來西亞民衆與政府的共同抵制,陷入極大的被動,即將折戟馬來西亞,卻說明了很多的問題。
2012年澳洲稀土巨擘萊納斯在馬來西亞關丹建立了價值超過10億澳元的稀土提煉廠,這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加工廠之一,在規模化生產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棘手的環境和社會問題。馬方指控稱,萊納斯沒有在馬來西亞實施最佳環境保護舉措,在氣體排放、廢水排放和臨時廢料處置方面沒有按照國際標準操作。此外,萊納斯沒有具體的廢物處理系統,尤其在輻射廢料處置方面長期幾無建樹。同時,萊納斯沒有提供足夠的資訊進行詳細的環境影響評估,因此工廠對環境的全面影響仍然不確定。在萊納斯工廠的審批和建設中,公共資訊和公衆參與度非常低,引發民衆不滿。萊納斯提供給監管機構以獲取營業執照的檔案顯然不足,資訊也不能公開給民衆,這些情況造成當地居民不滿,引發了長期的抗議。
據目前統計,萊納斯在馬來西亞已涉及兩起官司和一起非法庭上訴,主要緣由都是建設永久存儲槽(PDF)以及處理水瀝濾化固體廢料(WLP)等。2022年11月,拯救馬來西亞主席陳文德希望首相拿督斯里安華組成的新團結政府能夠貫徹落實前希盟政府當年同意延長萊納斯稀土廠長達三年的營運執照時、貫徹四項附加條款協定。近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長東姑扎夫魯支持政府在今年7月1日之後禁止萊納斯進口和加工稀土的決定。隨著團結政府拒絕萊納斯執照的更新申請,紛擾多年的稀土廠或將在3月運營執照期滿後,因無法延長經營而關閉。但目前馬內閣已經決定拒絕新的申請,意味著萊納斯將不再獲准繼續在馬來西亞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