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Terroir),不是一個新鮮詞,但它又總讓人捉摸不透。在西方的葡萄酒世界,它是個常被用來描述葡萄因地理、氣候和土壤差異,而形成不同風味氣質的術語。隨著兼具眼界和勇氣的年輕一代廚師進入餐飲界,他們試圖用現代手法來演繹文化符號、滋養料理哲學,「風土」這一概念也因此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裏成爲了全球料理界的寵兒。
把範圍縮小至亞洲區域,我想臺灣是其中的引領者。這股風潮始於2014年,彼時名廚江振誠(André Chiang)在臺北創立Raw,運用講究精細的法式料理烹飪,來詮釋臺灣的風土。這種理念影響了很多後輩,之後的幾年間,它在臺灣已成氣候;從精緻餐飲到小酒館,「臺灣味」這幾個詞似乎在廚師與客人間形成了一種默契。而在臺灣之外的港澳與中國內地,風土一詞也正日益受到關注。
在中國內地,含有風土概念(更準確說是中國食材和飲食文化)的料理形式,最先闖入人們視野的,我認爲是新中餐,而非現代法餐。不管是從文化認同感,還是在料理形式的新鮮度來說,後者的吸引力或許會弱很多。
您已閱讀18%(432字),剩餘82%(19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