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鉤」的跡象無處不在。在過去一週左右的時間裏,我們看到了與之相關的多項公告,包括蘋果公司(Apple)計劃分散生產業務,逐步將部分生產從中國的「iPhone城」——富士康(Foxconn)鄭州廠區轉移出去。蘋果一度有85%的Pro機型都在富士康鄭州工廠生產。此外,台積電(TSMC)宣佈將其在美國國內晶片製造領域的投資增加兩倍,歐盟宣佈將提供補貼以提振清潔技術在歐洲的生產,以及印度股市飆升,因爲跨國投資者正在尋找廉價的新生產基地——除了中國以外哪裏都行。
這些轉變的原因包括中國境內的反政府抗議和工廠停工,國家安全和國內勞動力問題,以及燃料成本或長途運輸的排放問題。但總而言之,全球供應鏈的分散化、區域化和本地化纔剛剛開始,未來幾年可能還會擴大和深化。這不僅是因爲立法者越來越多地鼓勵或堅持要求這樣,還因爲有一批迅速成長的公司提供服務和數據,使之成爲可能。
從風險諮詢公司到大型評級機構,從律師事務所到投資公司,以及衆多旨在幫助企業規劃甚至重建替代供應鏈的新創企業,所有人都想分享「脫鉤」這塊蛋糕。
您已閱讀25%(449字),剩餘75%(13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