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興市場

東西方之間需要一場關於產業政策的誠實對話

歐洲和美國最近出臺了新的半導體產業政策,打破了之前的禁忌,但在東亞國家,產業政策一直是安身立命之本。

我的外祖父是中國的一名電氣工程師,上世紀70年代,他收到了一份不同尋常的工作邀請,問他願不願意從他原本居住的城市搬到一座偏遠的佛教名山腳下,爲一個對國家非常重要的單位效力?

最終達成的條件是,我的外祖母也會被安排一份不錯的機關工作,我的媽媽、舅舅和姨媽能夠去專爲這項事業的子弟興建的學校上學。就這樣,我的家庭參與了中國第一次爲成立本土半導體行業推出的產業政策。

50年後,美國和歐盟分別對半導體產業政策進行了新的嘗試,美國出臺了《晶片和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歐盟出臺了《晶片法》(Chips Act)。但在這中間的幾十年裏,產業政策始終存在。西方和東方政府使用了一系列工具來塑造經濟生產和培育技術創新。失敗的那些大多被遺忘,而成功的那些則徹底改變了範式,以至於人們很容易忽視它們最初是怎麼來的。

您已閱讀23%(362字),剩餘77%(12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