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街知巷聞的當紅廚師Yotam Ottolenghi,在一份日報的週六烹飪特刊上,開始教大家用烤雞剩下的隔夜肉和佐料去做雞湯餃子。同一本雜誌內另有標題爲「別浪費了咖啡渣」的甜品菜譜、肉店老闆教大家「怎麼買肉性價比最高」的文章。歷來以中產階級爲受衆主力的這份日報尚且用上了如此筆法,這令人感到,普羅大眾在英國這一波已確鑿發生的經濟危機之中,無疑已進入「防守」狀態。
英國在10月份的11.1%通膨率,達到了41年來的至高點。這從方方面面影響著百姓生活。14世紀第一部用英文撰寫的不列顛烹飪書籍上首次有記載的大米布丁(rice pudding),最近一年裏再次成爲英倫百姓的廚房新寵。根據Aldi和Ocado幾家超市的數據,即食大米布丁的銷量比往年提高了近一半。中產定位的超市Waitrose各家連鎖店的數據顯示,75便士一聽的罐頭大米布丁的銷量漲了54%,在超市網頁上搜索「大米布丁做法」的次數是往年的233%。
這本名爲《烹飪方法》(The Forme of Cury)的中世紀食譜由當時英國國王理查二世的主廚撰寫。那時大米還是稀貴食材,只會在王公貴族的飯桌上見得到。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大米已比較普及,容易咀嚼的大米布丁也常是病弱者的口糧。在最近一個世紀裏,這種甜品不僅一直處在不列顛甜點界的鄙視鏈底層,很多人還有小時候在學校食堂被迫喫大米布丁的集體記憶。可是這個冬天,全英國上下都有不少家庭需要在開竈與開暖氣之間做出選擇,像大米布丁這樣樸實但暖胃的食物就成了慰藉。儘管國家統計署(th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簡稱ONS)的數據顯示,作爲基本糧食的大米價格漲幅在近一年裏已超過了通膨率,可這並不妨礙大米布丁在今日重獲青睞。有人形容快熱一碗大米布丁入口,「簡直就像舀了一勺中央暖氣進肚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