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英關係

爲什麼英國無法降低對中國商品的依賴?

何越:無論是從疫情影響還是經濟安全來看,似乎英國都應該會逐漸擺脫對中國的依靠。可事實並非如此。現實與強硬的政府口氣正好相反。

在移民英國的近20年裏,我一直爲英國人的自信以及對他國的信任感到不可思議,因爲中國的教育告訴我:必須自給自足,也不能過於相信其他國家,否則危險。但大部分英國人似乎認爲世界上的人都和自己一樣充滿人性,都樂於信任其他國家。當英國人高興地享用來自全世界的貨品時,他們真心認爲自己是世界性的國家,英國政府甚至僱傭了一位加拿大人管理自己的銀行。

英國一直支持全球自由貿易,似乎那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不過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我第一次聽英國人說感到自己國家沒有自給自足的能力,因爲當時英國連口罩都無法生產,需要大量從中國進口,那時我聽到了英國人對中國進口的抱怨。

當時強森政府做出迅速反應,推出「防禦計劃」(Project Defend),以降低在關鍵進口商品方面,英國對中國的依賴。英國政府對中國的定位也早已發生變化,從卡麥隆時代的「黃金十年」到蘇納克說:「我對中國的看法是直截了當的。我認爲,中國明確地對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利益構成了系統性威脅——嗯,應該說是系統性的挑戰,而且無疑是對我們經濟安全的最大國家威脅。」

您已閱讀20%(455字),剩餘80%(18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越陌度阡

何越(Yue He Parkinson),母親、妻子、廚師以及雙語作家。以英文撰寫中國與世界;以中文撰寫英國與世界。著有China and the West – Unravelling 100 Years of Misunderstanding 《揭開中西百年誤解》、《讓世界愛上中國美食(西方中餐大師譚榮輝自傳)以及《撕裂的民主——「脫歐」陰影下的英國政治與社會》(即將出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