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治

東南亞之行:德國走向經貿關係多樣化的第一步?

張冬方:和蕭茲不同,在對華經貿政策上,哈柏克的立場並不含蓄,他早就公開表態要走向分散風險、減少依賴的道路,稱「不再天真」。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印尼參加G20峯會之前,還訪問了越南和新加坡。這周,在新加坡國花胡姬花的命名儀式上,蕭茲對著一株名爲「Renanthera Olaf Scholz」(奧拉夫蕭茲火焰蘭)的胡姬花,笑得如火焰般燦爛。他說,「說實話,我從政不是爲了能有一款以自己命名的植物,但是,我此刻還是感到榮幸。」

新加坡有胡姬花外交的傳統,在蕭茲之前,這裏已經有了以前總理默克爾和德國總統命名的胡姬花,取名於其他國家元首的胡姬花也存在不少了,所以,新款蕭茲火焰蘭並非專屬於蕭茲的禮遇。不過,從德國方而言,總理蕭茲和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柏克同時出現在新加坡,被解讀爲德國政府對新加坡之旅非同尋常的重視,同時也被視作兩人爲德企尋求投資目的地之旅。

在新加坡的短暫停留中,蕭茲還參加了這次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7屆德國經濟亞太會議(APK),當然,哈柏克也一直在會議現場。蕭茲在會議發言中稱,「中國不再是五年前或十年前的中國,德國在政治和經濟上的立場也得體現出這個變化。中國當然仍然是我們的重要經貿夥伴,但是探戈舞從來都需要兩個人來跳的。亞太地區遠不止於中國。」蕭茲同時透露,在一些原材料和技術領域減少單方面的依賴會在德國國家安全戰略中的重要內容。目前,德國正在制定該國家安全戰略。蕭茲表示,建立有抵抗力的供應鏈最好的出路就是建立多樣化的貿易關係。他明確表示對加強和該地區的經濟聯繫非常感興趣,並希望能在和澳洲、印度和印尼正在進行的貿易協定談判取得進展。目前,歐盟和東南亞國家中的新加坡、越南之間已經存在自由貿易協定,與菲律賓、印尼等的談判也在進行中。蕭茲的多樣化意味著,與華貿易關係之外,在亞太和印太地區尋找更多的經貿夥伴。

您已閱讀31%(723字),剩餘69%(15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