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蕭茲訪華的隨行企業代表名單在公佈之前,德國媒體已經猜出必有化工巨擘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了:「他若不上名單,誰上呢?」一些德國媒體稱他爲「中國迷」「中國理解者」「中國解說員」。今年9月,薄睦樂前往中國參加巴斯夫一體化基地落成儀式,卻不需要按新冠防治規則隔離,意外地成爲一個點,被一些德國媒體津津樂道,就好像其原因就在於他帶著一箱子錢趕往中國投資。
薄睦樂之所以引發一些媒體的特別警惕,原因在於他公開表達了堅定的與華合作立場。他表示,以前是過於強調「通過貿易帶來改變」了,但如果不進行彼此貿易往來,彼此不對話,那就根本沒有施加影響的機會。他反問,中國至2030年將佔全球化工市場份額的50%,中國將發生全球約75%的成長,我們願意和能夠離開中國嗎?薄睦樂還呼籲,我們非常有必要從抨擊中國中跳出來,來一點自我批評。
而另一原因在於巴斯夫最近的兩組動作。10月底,在一次電話會議上,薄睦樂公佈了巴斯夫2022年第三季度黯淡的經營數據和在歐洲和德國的降低成本計劃。他稱,無論2021年還是2022年第三季度,巴斯夫在德國的收益狀況都在惡化。然而在中國的盈利狀況卻相當可觀。巴斯夫正在中國湛江建設一體化基地,據巴斯夫網站,該項目是巴斯夫迄今爲止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至2030年投資總額高達100億歐元,建成後將成爲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巴斯夫一方面在德國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卻在中國加大投資,這樣的反差自然引起了中德合作質疑派的注意。
您已閱讀24%(625字),剩餘76%(19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