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英國通膨導致生活成本持續走高,許多準新人轉而選擇儀式稍微簡單的婚禮,到海邊、去紮營、DIY自制婚禮裝置和飾品等非傳統的方式共結連理,省下不小的一筆費用。上月底,我深入到了蘇格蘭南部小村莊格雷特納葛林(Gretna Green)的「私奔小鎮」歷史之中,在18世紀的傳統氛圍之下,見識到了另一種既有愛又獨特的非主流婚禮風俗。
一直以來婚禮開銷對普通英國家庭來說都算得上是一筆巨資,根據獲英國政府認可的理財諮詢網站MoneyHelper在今年6月公佈的調查顯示,在英國結婚,每對新人平均花費是3萬2千英鎊。其中,成本開銷排首位的是舉辦婚禮的場地,其次纔是蜜月成本、食物和訂婚戒指。在英國,宗教婚禮必須在指定地點舉行,世俗婚禮則只能選擇有婚禮執照的場地,今天要租一個有執照的婚禮場地平均費用是5千英鎊出頭。
但到了格雷特納葛林,研究了一下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婚姻法歷史,我才瞭解到,婚禮在不列顛如此講究,也只是當代纔有的情況。中世紀時的婚禮並沒有繁文縟節,一場準新人用布條或繩索將兩隻手纏在一起的「handfasting」儀式,就是兩人「結合」的象徵。至今英文裏常用「tying the knot」來形容「結婚」,近似漢語裏從古詩中借用的「連理」,正是來自這一中世紀的民俗。
您已閱讀19%(534字),剩餘81%(22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