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外對話

中國向「新汙染物」宣戰

林孜:新公佈的《新汙染物治理行動方案》有望填補中國在具有長期環境危害性的化學品管控上的漏洞。

自2014年中國宣佈「向汙染宣戰」以來,空氣質量得到了大幅改善,全國平均PM2.5水準從2013年的72μg/m³下降58%,至2021年的30μg/m³,霧霾治理取得階段性勝利。現在,中國開始將重心轉向「看不見」的汙染物。

在全國「兩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新汙染物」成爲頻頻被提及的熱詞。不同於霧霾的顯而易見,潛移默化中給環境和健康帶來長期累積損害的新汙染物是一種「隱形的汙染」,治理難度比顯性汙染更大。

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是新汙染物的主要來源。今年5月,國務院發佈了《新汙染物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開始系統地開展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和評估,並將對首批列入重點管控清單的化學物進行限制和禁用。該方案有望填補中國化學品管理上的漏洞。

您已閱讀7%(346字),剩餘93%(44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