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

在居家辦公的日子琢磨人體工程學

鄭靜:沒日沒夜的居家工作和生活,讓身體和心理問題紛紛找上門來。重新審視傢俱和空間,也成了一門「必修課」。

4月中,上海正值「靜默」,有朋友開始在羣裏諮詢哪個牌子的辦公椅好用。經過一段時間沒日沒夜的居家辦公,大家都覺著是時候給自己換把舒適的椅子了。一來是腰椎、頸椎已經開始發出警報,時不時這裏酸那裏疼;二來不知道這動不動就要封控靜默的日子什麼時候會是個頭。這已經不是未雨綢繆了,而是必須見縫插針,亡羊補牢。等著物流恢復,冰箱和辦公椅都得第一時間下單,坐等換新。

兩年前疫情剛爆發那會兒,Facebook的創辦人祖克柏曾經很高調地宣佈,在未來5到10年的時間裏公司一半員工將改爲居家辦公模式。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時任Twitter公司CEO的傑克•多西也給僱員們發了郵件,告訴大家:可能你就會是那位即將被轉爲居家辦公的員工。說不定今天就是你在辦公室裏辦公的最後一天,以後的日子大家都要在網上「Say Hello」了。

居家辦公從臨時應急模式就這麼無縫鏈接地轉爲長久狀態。更讓人無法想像的是,兩年後疫情的影響仍然十分嚴峻,居家辦公成了大家不得不適應的生活狀態。從今年三月的那個夜晚開始,有人帶回家的電腦至今都還沒再搬回公司去。有的回去了幾天,這不,又都帶回來了。

您已閱讀19%(473字),剩餘81%(19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