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聯準

美聯準激進加息是通膨的「良藥」還是「毒藥」?

周茂華:高通膨壓力倒逼美聯準6月超常規加息75個基點,美聯準激進加息能否抑制高通膨嗎?美聯準加息路徑如何,會對全球產生何種影響?

美聯準「非常政策」應對「非常通膨」。6月15日,美聯準利率決議,宣佈加息7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1.5%-1.75%之間;單次會議加息幅度創1994年以來的紀錄。美聯準本次加息75BP的決定,很明顯是受6月10日美國公佈通膨數據超預期推動。5月美國消費者物價(CPI)同比成長8.6%,超市場預期,創1982年以來新高,5月通膨超預期,反映美國消費者物價壓力還在攀升,對美國家庭生活構成廣泛影響;控制高通膨無疑是美聯準當務之急,同時也是拜登政府最爲關心的難題。最新公佈美國5月零售銷售下滑超預期,消費者信心降至歷史低位,反映高物價對美國家庭消費已有顯現,這對拜登期中選舉不是好兆頭。

美聯準未來政策路徑如何?

5月通膨數據顯示,美國物價壓力仍在加大,美聯準被迫採取激進加息策略,希望儘快產生緊縮效應,削減部分過熱需求,推動通膨觸頂回落,穩定通膨預期,避免美通膨失控。但美聯準挑戰在於美國經濟「硬著陸」風險加大,家庭消費成本上升(物價、利率)、家庭儲蓄率下降與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嚴重挫傷美國家庭消費信心,5月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創出歷史新低,4月美國居民儲蓄率降至4.4%,創2008年10月以來最低;近期美國地產、高科技等企業計劃縮減員工等,美國消費前景趨弱。近幾個月,美股波動加劇,美債曲線出現倒掛,反映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前景的擔憂。從目前趨勢看,美債曲線倒掛「經濟衰退預言」的準確性在提升。

您已閱讀22%(607字),剩餘78%(21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