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抗疫路線之爭與路徑依賴

馮鬱青:借鑑「路徑依賴」理論,再觀察中美的抗疫政策,就會發現過去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決定著未來可能的選擇。

新冠疫情是一場長期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每一個國家的官僚機構,政治文化都在全面經受著考驗,以適合自身政治體制和文化基因的方式來抵禦病毒的襲擊。中國的威權體制,中國人的謹慎小心和較服從的民衆可以使當局採取清零政策,而一旦這個路徑成功,就很難改變。

就像在美國,從最開始致命的病毒到現在的奧密克戎變種,強制戴口罩對於「不自由,毋寧死」的國民來說永遠都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抗疫政策,而且也很難限制旅行與人際交往。甚至很多大規模的聚集都並不隨著疫情的增強而取消。美國新冠死亡人數超過100萬人與其無法改變抗疫的路徑也密切相關。

路徑依賴理論最先是由美國經濟學家W.Brian Arthur提出,他認爲新技術的採用往往具有報酬遞增的性質。由於某種原因首先發展起來的技術通常可以憑藉先佔的優勢地位,一種具有較其他技術更優良的技術卻可能由於晚人一步,沒有能獲得足夠的追隨者而陷於惡性循環,甚至「鎖定」在某種被動狀態下,難以自拔。

您已閱讀16%(402字),剩餘84%(20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