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型冠狀病毒

在滬跨國公司會轉投越南嗎?

王英良、符棋鋒:印度、越南、印尼、墨西哥都存在潛力承接中國特定的外資轉移。其中,越南又具備其他國家不具備的優勢。

近期,上海疫情加劇了在滬外資公司的存續焦慮,無論是駐滬領事館還是在上海存在業務的跨國公司負責人,亦或與之關聯的中國企業家紛紛出臺警告,甚至有公司公開宣稱將撤離上海。疫情給上海,這座中國第二大外貿城市帶來了新的不確定。由於上海相對高階的產業結構和要素集聚,如果外資出現撤離,越南或成爲首選目的地。

客觀講,外資撤離上海,從川普執政期即已經開始,但外資從未像今天這樣質疑上海的經濟治理水準。在過往,衆多的外資將其總部佈局首選在上海,這也是上海市政府一直引以爲傲的招商引資成就,即所謂的「總部經濟」。但在弱全球化時代以及後發工業國家對跨國公司採取包括「逐底競爭」等手段的背景下,一切都可能面臨改變。

全球產業競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目前看,印度、越南、印尼、墨西哥都存在潛力承接中國特定的外資轉移。其中,越南又具備其他國家不具備的優勢。首先,越南與中國接壤,跨國公司實施產業鏈剝離和產業鏈再造的成本最低,越南接近中國市場,企業「試錯」的成本相對較小。其次,越南本身具備諸多的投資優勢,越南政府一系列的「工業化」政策和「產業政策」使其具備承接跨國公司產業或配套轉移的可能。再次,中國主要城市陸續發生疫情,隔離和管控在事實上造成了跨國公司及其母國政府的不滿,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主要看重中國市場,如果中國市場進一步表現出消費乏力,那跨國公司撤離或不可避免。最後,隨著越南在體制方面的改革力度加大並獲得西方認可,西方以關稅和撤資措施等加大對中國的孤立和排擠,越南在全球地緣經濟上的地位得以進一步抬升。

您已閱讀13%(644字),剩餘87%(43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