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型冠狀病毒

核酸檢測不是新經濟

劉遠舉:如果核酸能成爲新經濟,那我不妨獻一計:挖出煤之後都用水洗一洗,再從內蒙、山西運到青藏高原曬一曬,一年憑空增加數萬億GDP。

目前多個城市都將實施常態化的核酸檢測。據說,核酸檢測、疫苗、中成藥成了新經濟發展的新三駕馬車。有人認爲,進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客觀上爲一部分新經濟帶來機會,數字和醫療等抗疫措施帶來的新經濟能夠帶回0.2-0.3百分點的增量。」

這種奇談怪論,荒謬之極。

什麼是經濟發展?

您已閱讀6%(132字),剩餘94%(19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網誌ID@劉遠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