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人口經濟學:是時候正視人口週期了

徐瑾:催生輿論一波波襲來,但人口週期是長週期,其軌跡不易更改。什麼因素在決定生育?經濟學如何看人口問題?如何讓軟階層真正敢生?

哲學家說,人是萬物的尺度,而人口,也構成大國的根基所在。

伴隨著人口出生率下降,催生輿論浪潮也日漸興起。從官方數據看,2021年出生並已經到公安機關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共887.3萬,對比先前數據繼續下跌,20年是1003.5萬,21年是1179萬。剛過2022年,伴隨著三胎政策放開,一些人口有關言論引發一波關注。有觀點認爲,「建議儘快建立鼓勵生育基金,央行多印2兆,用10年社會多生5000萬孩子」、「一定要抓住75-85年這一代還能生的時間視窗」、「不要指望90後00後」。

此言一出,引發不少關注,在賺取一堆眼球和流量之餘,並沒有多大意義。

您已閱讀9%(273字),剩餘91%(27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