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

民主峰會,美國難以達到期待的目的

鄧聿文: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讓人看好這次民主峰會。它或許會就三大議題發表一個不具針對性的泛泛聲明,但肯定達不成一些具有約束力的行動。

美國是個基督教立國的國家,有著強烈的「傳教」心態和使命感,這裏的「教」在現在來說就是美式自由民主,尤其在和中俄競爭與對抗的背景下,人權和價值觀外交是拜登政府的外交主軸之一,這便有了將於12月9日舉行的民主峰會,成爲今年拜登政府價值觀外交的壓軸戲。

此會最早是在拜登競選總統時提出的,大概是爲了凸顯同川普破壞美國民主的差別。而今決定召開峯會,一方面是爲兌現競選承諾;另一方面也是要在世界重新檢視美國民主的號召力和領導力。有種看法認爲,這次民主峰會是拜登政府把民主作爲幌子和招牌,實際還是服務於美國國家利益,是專門爲對抗中俄而舉辦的。這麼講並不準確,它有對抗中俄的一面,但拜登也確實想讓美國扛起民主大旗,否則,他不會把它辦成一個連續劇,明年乃至以後還要邀請各民主國家領導人在華盛頓舉行實體峯會。

拜登政府已向全球110個國家發出了「英雄帖」,然而,正是這個名單,暴露出華盛頓在上述兩個目的之間的某種糾結,這種糾結勢必使得這次民主峰會難以達到拜登政府期待的作用。

您已閱讀12%(427字),剩餘88%(29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