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與美酒

一家推動中國新語言料理的餐廳

蘇麗雅:在料理中尋求中西結合與探索中庸之道有相似之處,難度在於既要穿梭中西,又得不偏不倚,這才最能說服中國食客的味蕾。

拉開中國食材風潮的序幕,是在2020年春夏之交。當時疫情在全球蔓延,增加了進口食材的難度和成本,滬上米其林一星法餐廳萊美露滋 (Maison Lameloise) 起用超過70%產自中國的食材,瞬間成爲城中話題。多虧了駐店主廚Yann Klein的機智與冒險,爲國內同行和食客帶來啓發,觸發了中國食材的高光時刻:餐廳和食客相互成就中國食材之美。

這股風潮進入精緻餐飲的視野,我覺得在2015年前後就開始萌芽了。從福和慧的素食料理開始,到詮釋中國八大菜系的Bo Shanghai (2019年結業) ,再到從2018年掀起的新中式料理等,業界(尤其是隨著新生代廚師的加入)對中國食材的好奇,有增無減。

作爲全國餐飲最發達的城市,上海在推動中國食材運動上,自然是先鋒。有點可惜的是,它雖容得下多元,有時卻扎得不夠深。往南走到了深圳,這樣一座很新的城市,卻有著略顯頑固和單一的飲食習慣;要打破這種既定的思維,或許需要深刻。在2021年亞洲50佳餐廳榜單上排名第69位(本次榜單首次發佈51-100順位,編者注)的Ensue,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除了爲深圳高級餐飲和中國食材開創新局面外,我認爲它更大的貢獻,在於影響中國當代以及新一代的廚師和料理。

您已閱讀18%(517字),剩餘82%(23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