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秋天,雖然疫情起伏,但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以下簡稱「青戲節」)如約而至。今年的青戲節帶給了觀衆們更豐富的劇目選擇。青戲節的劇目在場地規模、演員人數等方面都遠低於商業劇目,但是這並沒有妨礙青年創作者不斷挖掘新的主題,在敘事和表達上嘗試更多的可能性,並由此觸碰當代社會中更值得人們拋開嘈雜、深度思考的議題。
在筆者觀看的諸多青戲節劇目中,話劇《九歌》用戲劇撕開了古今對話的另一條路徑。該劇取材於屈原同名作品,把故事重心從遠古神話轉變成對未來的想像,講述了一個在世界大變革、不確定的環境中,人與之間相戀相殺的故事。創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細節刻畫的骨感逼真,讓觀衆進一步認識到傳統文化與今時所呈現的豐富性和意義所在。
《九歌》的製作過程也被稱爲「青年創排舞臺劇」的典型例子—首先是《新劇本》雜誌給青年編劇提供新的寫作平臺;《九歌》劇本剛寫好,北京青年戲劇工作者協會就把它推向舞臺,隨後又得到了「青戲節」的邀請。「青戲節」由北京市文聯、中國國家話劇院主辦,北京戲劇家協會和北京青年戲劇工作者協會承辦。對劇場面臨的「未知性」問題不斷求解,鼓勵著青年創作者探索和實驗。
您已閱讀12%(479字),剩餘88%(35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