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香港

借香港新基建大潮,重塑本地人才國際口碑

張欣宇:我們應當信任香港自己的人才,通過配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積極推動進步、創新的工程設計,再次重建香港業界的國際口碑。

隨著香港政府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可以預見香港在未來十年二十年間,將再次進入基建工程蓬勃發展階段。而近期,社會亦對未來基建項目的執行方式產生熱烈討論,有聲音提出,鑑於本港業界在過往十餘年間大型工程中出現的超支和延誤等問題,應當引入香港以外的公司和人員直接負責香港未來基建項目,大有不「換血」不足以解決問題之勢。

大型基建項目如何在交付過程中保證工期和預算符合計劃,是世界普遍面臨的難題,背後涉及的種種因素頗爲複雜,未必能過分簡化爲「換血」的問題。實際上,香港作爲國際化大都市,本地工程專業服務向來是香港在全球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推動社會、經濟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據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香港在工程及基礎建設方面的競爭力排名全球第三。與此同時,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最新公佈的2020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也指出,香港基建在全球排名由22位上升至14位。

港府報告統計也顯示,國際上對於香港卓越的工程服務輸出需求殷切,除了西歐和北美市場,近年來許多亞洲國家爲配合經濟快速成長(如印度及印度尼西亞)急需改善國內基礎設施(如港口、住房和城市規劃等),也令香港工程企業國際業務穩固成長。內地和澳門也是香港建築設計、工程及測量服務輸出的最大市場。以鐵路爲例,港鐵公司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品牌,在北京、深圳、杭州、澳門及成都等城市均有具相當規模的業務,其中港方佔股49%並主要負責日常運營的京港公司,在北京運營超過25%的地鐵網路,僱用過萬名員工,常年得到當地政府嘉獎。由此可見,香港在世界各地均有參與各類大型基礎建設,其高質量專業的服務不僅獲得廣泛認同,香港工程專業服務的高效和可靠性也處於世界前列。

您已閱讀40%(723字),剩餘60%(10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