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香港

減排低碳,香港責任須共擔

香港新方向組織:視速度和效率爲經濟第一要義的香港,在綠色低碳的行動上,卻似乎步履蹣跚,港府必須讓全社會意識到這一代的責任和承擔。

2021年10月8日,特區政府公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爲願景,提出香港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策略和目標。這是繼行政長官在 2020年《施政報告》中宣佈香港將致力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之後,更進一步的政策落實。考慮到本港最大碳排放來自於發電(66%)、運輸(18%)、廢棄物(7%),政府亦同步公佈三份行動計劃書,分別是《清新空氣藍圖2035》《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和《資源循環藍圖2035》。

香港新方向一直倡導「永續宜居」的發展理念,倡導在發展和環保中尋求平衡 。此次樂見政府提出涵蓋具體時間表和量化指標的行動藍圖,更第一次將低碳經濟融入區域發展和「成爲區域碳交易中心」的設想寫入藍圖,甚爲欣喜;同時也期待這些目標數字真正落地,並納入政府執行力的年度考慮。

藍圖的繪就還需社會多元思考,共策共力。因此,香港新方向提出如下倡議:

您已閱讀15%(387字),剩餘85%(22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