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將在柏林舉行的關於徵收大型房東住宅房產的公投,應該成爲一記警鐘。由請願引發的此次公投,將啟用德國憲法中一條從未動用過的內容,即允許國家以提供補償爲交換條件,接管「土地、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料」。如果公投獲得通過,各大私人房東將被迫按「公允」價格將其房產出售給市政府。這麼做不會幫助解決柏林人的不滿,但它展示了發達國家看似失靈的住房市場所引發的憤怒。
英國《金融時報》系列報導揭示了新冠疫情引發全球房價上漲。儘管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一,但幾乎所有大型發達經濟體的住房成本都出現上漲。積累的儲蓄、低利率和變化的偏好——房屋所有者尋求更多戶外空間或在家工作的空間——幫助推動價格上漲。儘管這可能好過伴隨2008年金融危機的抵押貸款違約和銀行倒閉惡性循環,但它帶來其特有的問題。
尤其令人擔憂的一個問題是年輕人和低收入者找到優質住房的能力——無論是在瑞典(在租金控制上的分歧導致政府垮臺),還是在西班牙(租金成本導致抗議者在3月走上街頭)。柏林市民對這座城市的反文化(countercultural)生活方式感到自豪,他們有理由擔心價格上漲會改變他們的城市。他們預計,無情的經濟效率邏輯將把德國首都從一個曾被出名地形容爲「窮而性感」的地方,變成又一個富裕雅皮士的城市遊樂場。
您已閱讀51%(536字),剩餘49%(5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