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島偏東一隅,30萬塊光伏板排在一塊挨着一塊的魚塘上,這是島上第一個漁光項目,自去年底開始發電併網。1月,上海提出在「十四五」期間(2021-2025)努力實現碳達峯, 崇明更進一步,提出要探索「碳中和」示範區。現在,更多的光伏正在島上落地。
崇明稻田、溼地和河網密佈,被視作上海的綠色能源基地。到2020年底,島上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近50萬千瓦,除了本島消納,還能有餘電供應上海市區和江蘇。但放眼上海,這個2400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留給新能源發展的土地極爲有限,能源低碳化受到天然制約。
對於這樣一個中國最發達的一線城市來說,要實現碳達峯乃至碳中和目標,除了解決能源結構轉型、工業減排等全國普遍問題外,還要率先應對發達國家「消費型」城市所面臨的交通、建築減排難題,擔當中國低碳轉型的「排頭兵」和「探路者」角色。
您已閱讀10%(359字),剩餘90%(32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