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美聯準例行利率決議,維持聯邦基金利率(0-0.25%)和每月1200億美元購債規模不變,並討論了縮減購債,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但在本次例會中美聯準將超額存款準備金率(IOER)和隔夜逆回購利率分別調升5個基點,上調了美國今年GDP成長預測和通膨(PCE)同比增速預期,並釋放2023年之前不止一次加息,美聯準鷹派表現出乎市場意料,美元指數強勁反彈,大宗商品與風險資產普遍承壓。美聯準態度何以突然轉向鷹派?未來政策走向及其對全球產生哪些影響?
美聯準意外轉向鷹派
簡言之,就是美國通膨提前來了,並且表現超預期。5月美國CPI同比5.0%,連續4個月走高,創出2008年以來新高,環比成長0.8%,連續4個月上升;4月核心PCE同比3.1%,超過2.0%,創出近30年來高位。隨著美國疫苗接種逐步推廣與社交疏離措施解除,被封鎖措施「憋壞」的民衆外出活動意願強烈,交通出行、酒店住宿、文教娛樂等服務業需求強勁復甦,帶動就業市場持續改善;加之美國 「直升機撒錢式」救助政策,民衆收入增加,市場普遍預計今年美國可能迎來夏季出現高峯期,內需回暖將拉動物價上漲;但從通膨結構分析看,短期需求上升只能解釋本輪通膨一部分,能源、工業原材料價格大幅漲價和供給短缺是更主要的推手。
您已閱讀17%(530字),剩餘83%(26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