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外對話

一邊批評一邊投資:西方金融機構在中國煤炭行業的身影

索斯米卡特、甘斯溫特:一方面批評中國的煤電發展,一方面又爲中國的煤炭行業融資,歐美的這種自相矛盾令人咋舌。

在4月美國總統拜登主持的領導人氣候峯會上,各方一致認爲全球必須齊心協力緩解氣候變化。在國家層面,中國似乎正在發揮自己的作用,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宣佈中國將力爭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並在此次峯會上承諾中國的煤炭消費將在2025年後逐步減少。

但中國蓬勃發展的煤炭行業將使實現這些目標挑戰重重。煤炭的生產和燃燒危害環境,加劇汙染,並且危及生物多樣性。此外,煤炭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造成目前約三分之一的升溫。煤電約佔中國目前電力消費的60%,其煤電總裝機已達約10億千瓦,煤電站數量佔全球的一半。2020年,中國仍有3840萬千瓦的煤電裝機投入使用。另外,正在規劃或建設中的煤電裝機達2.49億千瓦,佔全球正在開發的煤電裝機的49%。

人們普遍認爲,西方國家無法左右中國能源生產的發展方向。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衆所周知,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歐洲銷售的許多商品都是利用中國的煤電生產的,而人們卻不太瞭解全球資金流動對中國煤電的影響:儘管中國的煤炭公司的資金主要來自國內,但其中也不乏外國融資方的支持。

您已閱讀19%(455字),剩餘81%(19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