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在柏林,身爲南韓人協會(Korea Society)主席的Nataly Jung-Hwa Han獲准安置一座「慰安婦」(二戰時期日軍性奴的委婉說法)銅像,時長爲一年。當時,這看上去很適合這座城市。
在這個德國首都,多元文化的當下與噩夢般的過去無縫銜接。柏林圍牆曾是一些德國人射殺另一些德國人的地方——因為後者試圖從一個德國逃向另一個德國;如今的「東邊畫廊」(East Side Gallery)是柏林圍牆的一段殘餘,這段長約一英里的牆壁上繪滿色彩鮮豔的圖畫。城市人行道上有大約9000塊閃閃發光的「Stolpersteine」,意思是「絆腳石」,它們是小小的黃銅紀念牌,鋪設在猶太人大屠殺受難者曾經的居住地門前。Han認爲,一座「慰安婦」雕像提供了一個機會,能增強多元化、譴責暴力、併爲男性主導的紀念景觀帶來一點性別平衡。
Han獲准將這座雕像安置一年,從2020年8月到2021年7月,地點位於綠樹成蔭的莫阿比特(Moabit)街區,Bremer街和Birken街交叉的街角處。Han告訴我,當地所屬行政區的區長斯特凡•馮達塞爾(Stephan von Dassel)甚至同意在揭幕儀式上發表演講。馮達塞爾是奉行進步主義的綠黨(Green Party)的成員,平日騎自行車出行,常常在Twitter上展示他的社會責任感。因此,當他在最後關頭取消了出席計劃時,Han很驚訝。另一名當地官員也以抱恙爲由拒絕出席。
您已閱讀20%(608字),剩餘80%(25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