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H&M、耐克……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名詞,似乎與國際關係、世界秩序不可能發生關聯。然而,在2021年的3月的最後十天,新疆棉花以及一系列服裝品牌的名字成爲國際關係新聞的高頻詞。或許人們會發現,全球化、世界秩序與自己的生活關係如此密切,國際新聞也可以發生在自己的身邊,比如你身處H&M的店裏,或者通過網購預訂了耐克的運動鞋,抑或是將自己燒燬Adidas、耐克鞋的影片傳到自媒體上。世界處於加速變革的時期,而加速的背後是力量的失衡與重組,在每個事件的背後是更深層次的故事。新疆棉花的透鏡裏面是世界秩序的斑斕色彩,以及變動不居的加速流動。從新疆棉花的事件歷史中,我們看到的是作爲全球化秩序的供應鏈競爭以及地緣政治經濟板塊的移動。
一
3月24日凌晨開始,在微網誌、豆瓣等社群媒體平臺上,關於H&M、新疆棉花以及BCI的資訊不斷發酵,而中國共青團官微針對2010年9月H&M發佈的一份聲明進行批判。H&M等國際服裝鞋帽品牌在過去半年中發佈了針對新疆棉花的聲明,核心意思就是抵制新疆棉花,原因是這些棉花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強制勞動」。很快,網路上就出現了一份關於發佈抵制新疆棉聲明的服裝鞋帽品牌的清單。而中國一些電子商務平臺將H&M的商品下架,爲這些國際品牌進行代言的明星們也發表了聲明,單方面解除合作關係。也就是說:「你抵制新疆棉花,我抵制你進入市場。」
您已閱讀11%(570字),剩餘89%(45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