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恆大汽車

網路時代產業轉型升級的兩面性

鄭志剛:恆大汽車市值高企引發爭議。恆大汽車連一輛汽車都還沒交付,就已成爲中國第四大汽車公司,我們應怎樣解讀該公司市值高企引發的爭議?

近日,在多家實力戰略投資者260億港元入股的利好訊息推動下,恆大汽車(0708.HK)市值一路飆升,逼近4000億港元臺階,單日升幅一度高達52%。恆大汽車市值高企隨之引發爭議。我們注意到,恆大汽車的最新市值已經超越包括恆大汽車母公司中國恆大在內的A股和港股任意一家地產板塊上市公司的市值。一些網友對此評論到,「這股市越來越夢幻。恆大汽車的市值已經甩恆大地產上市公司兩條街。做1年汽車比造20年房子賺錢」。讓很多網友更加難以理解的是,恆大汽車連一輛汽車都還沒交付,就已經成爲中國第四大汽車公司,乃至於網上有「恆大汽車,現在就差車了」的說法。一些網友甚至嘲諷到,「只要站到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何況是PPT呢」?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解讀恆大汽車市值高企引發的爭議呢?

其實,對於很多熟悉金融,尤其是資本市場知識的讀者而言,「爲什麼恆大汽車還沒有交付一輛汽車,市值卻超過中國恆大」本身並非問題的關鍵。不同於會計是對歷史已經發生的企業盈利狀況「向後看(Looking Backward)」的回顧和總結,而金融是對於未來尚未發生的現金流「向前看(looking Forward)」的估算和預測。

金融向前看的視角決定了一家上市公司現在的市值往往受到以下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一是相同產業的成熟上市公司的市值將成爲作爲正在走向成熟的公司市值估算和預測的基礎。我們知道,作爲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上的一次新的革命,新能源汽車是朝陽產業,預期市場規模超兆。作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在2020年疫情肆虐下依舊大幅提升10.9%,達137萬輛,2021年預計增速還將超過30%。在新能源汽車成爲炙手可熱的風口的趨勢下,就連屢敗屢戰的法拉第未來都有望獲得新生。近期有報導顯示,不僅吉利有意參與法拉第未來的新一輪融資,來自珠海市的國資擬向法拉第未來投資20億元,幫助其在珠海建設生產基地。我們看到,在進入新能源汽車這一高科技領域後,恆大汽車的估值邏輯完全脫離了傳統地產的估值邏輯。

您已閱讀17%(838字),剩餘83%(40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公司治理新視野

鄭志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他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獨立董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成員、北京國有資產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泰康資產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設計出來的》《成爲董事長—鄭志剛公司治理通識課》《分散股權時代的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證據》《國企混改的理論、路徑和模式》等著作。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