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疫情的成本爲何如此巨大?

馬丁•沃爾夫:應對疫情就是要不惜成本。這次疫情給我們的教訓是,下一次還應該更果斷地採取行動阻斷疫情。

我們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場以長期歷史標準衡量算是相對溫和的大流行病,可能造成多麼巨大的損害。說它溫和,並不是要貶低它已經造成的痛苦,以及在有效的疫苗接種計劃在全球推廣和持續之前將繼續造成的痛苦。但新冠肺炎所暴露出來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弱點遠遠超出專家的想像。重要的是要明白爲什麼會這樣,同時瞭解未來如何更好地應對這類疾病的影響。

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哈佛大學(Harvard)的戴維•卡特勒(David Cutler)和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估計,僅在美國——全球最富有的大型經濟體,新冠肺炎導致的總成本就高達16兆美元。這相當於美國一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5%。其中近一半是累計損失的GDP,損失值由黨派中立的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估算。其餘的成本爲過去逝去的生命的價值和身心健康的損失,損失值採用美國的通常數值。他們判斷,新冠肺炎在全球導致的成本四倍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那場經濟衰退所導致的成本。如果全球的成本也達到全球年度GDP的75%,按購買力平價匯率計算,總損失將達到96兆美元左右。這幾乎肯定高估了。然而,成本的確是巨大的。

您已閱讀27%(544字),剩餘73%(14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