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貿易的好處受到質疑、世界各地對全球化擔憂上升之際,簽署一份泛亞貿易協定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時刻。《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標誌着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達到一個里程碑;它覆蓋15個國家,它們加起來佔世界各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總和近三分之一。它是將中國、日本和南韓匯聚在一起的第一份貿易協定,並使亞洲朝著一個團結一致的貿易集團走近一步。
然而,同樣重要的是,它發出了美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下降的信號。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就任美國總統伊始,就讓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那項貿易協定本來會加強美國與另外11個區域經濟體的經貿紐帶。如今,就在他的總統任期接近尾聲之際,川普見證了中國與另外14個亞太國家簽署協議。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已明確表示,他打算把美國的盟友團結起來,共同反制北京方面日益成長的全球影響力。RCEP的簽署突顯這項任務的艱鉅性。
有必要指出的是,儘管RCEP具有重大象徵意義,但它是一種相對深度較淺的20世紀風格的貿易安排——專注於降低關稅,同時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更爲複雜的事項,如跨境數據流動、電子商務和農業。同時,尚不清楚RCEP的爭端解決機制是否會有很大作用。考慮到中國具有出於政治衝突而報復貿易伙伴的傾向,這一點很重要。澳洲目前就在這方面受苦。
您已閱讀50%(604字),剩餘50%(5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