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政經好不熱鬧,天災人禍頻發,歐美民粹主義迅速崛起,單邊、保護主義升溫,地緣政治博弈此起彼伏,疊加極端氣候與新冠疫情衝擊,全球政局更加波動,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貿易爭端加劇,地緣緊張局勢升級,個別國家內部社會矛盾激化並引發政壇巨震。爲避免經濟陷入金融危機、經濟大蕭條,歐美經濟體引領全球推出規模空前的刺激政策,歐洲與日本央行深化負利率、非常規政策,美聯準將利率調降至接近零、開放式量寬政策,英國等央行也在積極爲負利率政策進行造勢、鋪墊中,從效果看,全球債務大幅攀升,金融與實體經濟分化,經濟深陷衰退,而金融資產估值屢創新高,波動性上升。全球這種政經波動背後原因,未來演變趨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全球政經亂局背後反映的是全球經濟長期低迷、發展不平衡、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因素交織影響。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及隨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歐美央行開啓大膽的非常規貨幣實驗,儘管避免經濟陷入「經濟大蕭條」,資本市場一片繁榮,但實體經濟卻陷入「停滯」,公共與企業部門債務已驚人速度成長,危機已過去11年,歐美不僅沒有化解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平等進一步固化;長期低迷與不平衡爲民粹主義提供富養土壤,歐美部分經濟體政府或政客習慣轉嫁國內矛盾,採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挑起地緣緊張局勢;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全球經濟陷入停擺,歐美央行如法炮製,再度深化非常規貨幣政策,市場路徑依賴,做多金融資產,但與之前相比,全球經濟蛋糕再度大幅縮小,經濟發展不平衡,歐美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激化,部分政府、政客瘋狂甩鍋,引發全球政經更加不穩定。
後疫情時代全球政經五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