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2050年的全新巴黎:朝著「一刻鐘城市」努力

庫柏:每一個全球化、富裕的大城市都受到從氣候到房地產的一系列問題的困擾,只有巴黎正在爲未來重塑自身。

我在2002年移居巴黎。當你在同一個地方住了太長時間,你的生活似乎會變得波瀾不驚,令人愉快。不過,選舉會成爲標記時間的節點。今年3月的市長選舉提醒了人們,自從2014年安娜•伊達戈(Anne Hidalgo)當選這一職位後,巴黎人經歷了多少事情。

我們經歷過巴塔克蘭劇院(Bataclan)恐怖襲擊,黃背心(gilets jaunes)對城市的不斷劫掠,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起火,去年夏天創紀錄的熱浪中高達42.6攝氏度的氣溫,自1982年以來最嚴重的洪水,而現在是新型冠狀病毒。更靜悄悄發生的是,房價大漲到連上層中產階級都難以負擔,部分原因是巴黎的Airbnb(Airbnb)民宿多於其他城市,僅次於倫敦。

這不僅僅是一連串的事件,而是從氣候到房地產的一系列問題,困擾著每一個全球化、富裕的大城市。倫敦、紐約、柏林和舊金山都在遭遇類似的問題。但只有巴黎正在爲未來重塑自身。它甚至在建設一個全新的巴黎:在市郊,68個地鐵站正在建設當中,這些地鐵站周圍將環繞著住宅。

您已閱讀21%(435字),剩餘79%(16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