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業

Lex專欄:商業集羣與空洞的威脅

私人股本公司警告,如果提高針對高階主管薪酬的稅率,將離開倫敦。然而對於他們而言,這並非說走就走那麼簡單。

在倫敦市中心本身已相當空蕩蕩的情況下,私人股本公司發出的警告——提高針對高階主管薪酬的稅率,我們將離開——似乎是一個更加空洞的威脅。批發金融服務還需要留在倫敦嗎?

經濟學家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曾斷言,商業集羣可以培育規模經濟、專業網路和創造力。這樣的例子包括矽谷、好萊塢等聚集大量人才的中心——當然,還包括倫敦金融城和華爾街。在一個商業集羣中,你可以與有權有勢的人閒聊,向投資者推銷產品,並順道把投資協議條款清單交給律師——所有這些都可在幾平方英里之內完成。

六個月的封鎖及其帶來的餘波挑戰了這種認知。從表面上看,居家辦公對全球資本而言沒有什麼大問題。但私下與行業和金融巨擘們交談,會讓你看到一幅不同的景象。交易已經不見。當本應在同一房間的最聰明的人處於不同房間時,提高報價就變得更加困難。

您已閱讀39%(353字),剩餘61%(5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