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元

美元的主導地位還能維持多久?

伍治堅:如果美國繼續無節制印鈔,那麼總有一天會從量變到質變,導致以美元爲中心的國際金融秩序發生變革。

2000年,美國的網路泡沫破裂。爲了應對由此引發的經濟衰退和失業潮,美聯準從2001年開始大幅度降息,將基準利率從6.6%左右一路下降到1%。美元基準利率的下跌,引發了美元幣值下跌。從2002年到2008年中,美元指數累積下跌38%左右,引得很多專業人士開始質疑美元是否能持續保住其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比如當時就有哈佛大學和威斯康辛大學的教授(Chinnw and Frankel, 2008)撰文預測,歐元將在2022年代替美元成爲世界儲備貨幣。

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元的幣值不光沒有繼續下跌,反而開始觸底反彈。從2008年底到2019年底,美元指數大約上升了33%左右。美元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並沒有被動搖。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被寄予厚望的歐元。08年金融危機,加上歐債危機,對於歐元造成了雙重打擊。2008年6月,歐元在達到了兌1:1.6美元的歷史高位後,就開始徐徐下跌,一度跌到2016年底的1:1左右。時至今日,很少有學者或者專家繼續看好歐元代替美元的可能性。

2020年初開始的COVID全球大流行,又爲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帶來了新的懸念。

您已閱讀20%(497字),剩餘80%(19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