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喬治•佛洛伊德死亡事件引發的BLM(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創下歷史記錄,有英國歷史學者甚至稱之爲「黑人革命」:它首次將一國發生的平權運動晉級爲國際運動,飄洋過海,席捲英國、法國、加拿大、巴西等國。這讓人聯想起先前那些能產生跨國聯合力的運動,如19-20世紀的國際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運動,以及17歲的環保運動領袖格蕾塔•童貝里(Greta Thunberg)在西方各國演講和組織學生「拯救環境」的抗議,英國疫情之初,她還來布里斯托做了現場演講與抗議(見《爲何17歲的童貝里敢挑戰全球政治權威?》)
而英國的布里斯托成爲了西方新聞焦點。在這座當年以販奴致富的城市,一座矗立在市中心的飽受爭議的大慈善家愛德華•科斯頓(Edward Colston)的雕像被衆人合力扯下,棄入河中。科斯頓做的是當年一種被視爲正當體面的買賣——販奴,而且賺得盆滿鉢滿。他廣做慈善,受布里斯托人熱愛,人們甚至爲他修了雕像。不過在BLM運動旋風下,此雕像命運一夜反轉,被抗議民衆拽倒,面部被撒上紅漆,被人羣在地上滾動,最後被拋入大約100米之外的河中。此事發生地點離我2004年來布里斯托大學留學時的宿舍大概百米之遙。而此事件的源頭人——大西洋彼岸的佛洛伊德——是好人還是嫌疑犯早已無所謂,已經成爲平權運動的英雄和符號。
因爲新冠疫情,2020年作爲重要歷史年份載入史冊已是鐵板 DingTalk ,沒想到現在黑人平權運動比疫情更奪人眼球。黑人平權運動與英國抗疫也有一定的衝突。對BLM運動,最初英國首相強森的態度是:「黑人生命非常重要,我支持他們在保持社交距離下的合法抗議」。可抗議人羣規模太大,根本無法保持兩米距離,這可能造成感染。這意味著全體英國人犧牲了十週自由,呆在家裏不出門所取得的抗疫成果,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上週至今,倫敦、曼徹斯特、布里斯托等城市的抗議早已違背此禁令,但政府一直只是口頭建議抗議人羣要保持社交距離,並未採取多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