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工智慧

讓人工智慧具有「情商」

桑希爾:在電腦執行數據處理等「後臺」功能的時代,缺乏情商問題不太大。但隨著電腦承擔數字助理和駕駛等「前臺」職責,問題就大了。

拉納•埃爾•卡利烏比(Rana el Kaliouby)在職業生涯中一直在應對一項日益重要的挑戰:電腦不理解人類。她在快速發展的人機互動(HRI)領域工作已有20多年,先是作爲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學者,現在是波士頓人工智慧新創企業Affectiva的聯合創辦人和執行長。

「當今的科技擁有很高的認知智商,但沒有情商,」她在一次電話採訪中表示,「我們面臨一場同理心危機。我們需要在更大程度上以人爲中心來重新設計技術。」

在電腦只執行數據處理等「後臺」功能的時代,問題並不太大。但隨著電腦承擔更多「前臺」職責(例如數字助理和駕駛機器人),這引發了更重大的擔憂。電腦日益在很多不同的環境與隨機的人類直接互動。

您已閱讀23%(334字),剩餘77%(11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