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跨國企業將成爲中美爭端下的炮灰

中美關係惡化使全球性企業面臨著兩敗俱傷的局面。這些企業無法離開有龐大市場的中國,但它們正在加快走向雙軌化。

國際商務人士中有一個流傳已久的笑話:在中國,「雙贏」(win-win)就意味著中國贏了兩次。當然,這句話從來就不完全屬實。如果事實真像那樣,就不會有那麼多企業供應鏈和投資項目遍佈中國各地了。但中美關係惡化已使全球企業面臨著兩敗俱傷的局面。

近幾個月,中美雙方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相互指責,並針對對方提出陰謀論。美國參議院(US Senate)通過了一項法案,可能會迫使一些中國企業放棄在美國上市。美國商務部收緊了針對中國電信設備冠軍企業華為(Huawei)的相關規定,導致中國考慮採取報復行動。而中國政府強加於香港的國家安全法已威脅到香港作爲中國與世界之間主要商業紐帶的地位。

這不僅是關乎美國企業和中國企業的問題。例如,美國針對華為實施的新管制措施會對全球所有爲華為供貨的晶片製造商造成威脅——它們都依賴於美國的晶片製造工具。而德國企業梅賽德斯(Mercedes)和BMW(BMW)從美國向中國出口汽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許多公司都感到害怕。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雖然還沒有達到同樣程度的敵意,但我們已看到美國是如何懲罰與伊朗和俄羅斯做生意的歐洲企業的。」

您已閱讀27%(545字),剩餘73%(14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