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爭鳴:中國要不要赤字貨幣化

鍾正生、張璐:赤字貨幣化涉及三個問題:償債、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穩定金融市場預期。中國有較大成長潛力和改革空間,不宜採取赤字貨幣化。

近期,關於財政赤字化話題,引發不少爭議。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指出,「新的條件下,財政赤字貨幣化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一下子激起了關於中國是否應當推行「赤字貨幣化」的熱烈討論。適逢今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一攬子宏觀政策行將落地,更加積極有爲的財政政策與更加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如何配合自然成爲關注重點。

我們認爲,新冠疫情衝擊下,非常時期行非常之舉固然重要,但對非常之舉的中長期影響也要做合理評估。當前,中國尚有較大的成長潛力和改革空間,常規貨幣政策仍然有效,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仍有提高空間,因此,更好地評估、珍惜、用好正常的財政貨幣政策空間應是首要考量,尚無需、也不宜採取赤字貨幣化的方式。至於西方發達經濟體多少出於無奈匆忙祭出的赤字貨幣化舉措,中國大可本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態度,靜觀其變、適時評估、動態應對。

一、赤字貨幣化的討論背景

您已閱讀9%(375字),剩餘91%(37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