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病毒迅速傳播,至四月中旬,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二百萬,近200個國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疫情衝擊下,各國陸續面臨諸多難題:醫療設備如何補全?資源如何不被擠兌?隔離封城對經濟打擊多大?如何救助失業人羣及小微企業?
爲了應對疫情,各國政府先後出臺了各類救助項目。3月下旬美國通過了2.2兆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針對公共衛生、個人、小微企業、大公司、各州政府等,提供不同程度的救助資金,其中包括失業救濟金、消費刺激券、企業紓困貸款等。疫情局勢下,發展中國家尤其脆弱,更需外界支持。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當天,世界銀行屬下的IFC(國際金融公司)成功發行了一隻「抗疫社會債券」(Covid-19 Social Bond),專門用於穩定就業和降低疫情的經濟衝擊。
這隻社會債券發行規模爲10億美元,發行期限3年,由美國銀行、巴克萊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聯合承銷。參與此次債券認購的投資機構高達59家,認購倍數超過2.5倍,但最終的發行利率僅比同期限美國國債收益率高出4.4bp,凸顯了市場的認可度。
您已閱讀9%(464字),剩餘91%(44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