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型冠狀病毒

價格問題的輿論化不是市場經濟之福

劉遠舉:在疫情期間,希望點份外賣、打個車、超市買個雞蛋價格一點都不變化,這種期待不太現實。

近日海底撈、西貝因爲漲價而道歉,並宣佈取消漲價。差不多同時,廣東省餐飲協會發聯名信要求美團降低外賣佣金。在我看來,這些問題不過是同一機制在不同環節的表現。

一、價格的輿論化

用經濟學的名詞來說,外賣市場屬於雙寡頭競爭。就如同可口可樂與百事,耐克與阿迪,Intel與AMD,競爭激烈但價格穩定,誰也不敢輕易上調價格。但是疫情期間風險增加,再加上騎手都是外地農民工。很多人不出來或者出不來,人力資源供給偏緊,就會推動工資上漲,而騎手工資又佔到了佣金的八成。美團一直虧損求擴張,2019年每單的利潤是2毛錢。現在成本漲了,壓力必然轉向終端。

您已閱讀8%(265字),剩餘92%(32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網誌ID@劉遠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