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與美酒

疫情時期的法式生活

謝立:因爲疫情,計劃走訪幾個法國葡萄酒產區的我們,滯留巴黎一個半月,被迫用大烤箱烹飪出一派法式生活。

在義大利疫情最緊急的時候,一位女士在自家陽臺上唱歌劇,引來周邊高樓應和與掌聲的影片打動了我們——無論生活如何殘酷錘打,人類對愛與美的追求不會熄滅,生活,而不只是生存,支撐我們度過這個危機,以及人類歷史上的所有危機。

2020年的開頭令人猝不及防,早早計劃用半個月走訪幾個法國葡萄酒產區的我們,變成滯留在巴黎一個半月,人人變成驚弓之鳥。在北京、上海的朋友圈天天雲喝酒的時期,我們儘量維持了一小段正常生活,比如穿過大半個巴黎去一家隱祕的日本主廚開在loft裏面的餐廳,推開緊閉的鐵門進去,是空落落的上下兩層開放空間和熱騰騰的喫喝氣氛。臨別時,我們叮囑從福岡帶著日本太太回來,女兒出生才三個月的法國侍酒師,爲即將來臨的餐飲嚴冬做好準備,也保護好自己的家人——沒想到那就是巴黎封城前最後一次美好的餐廳體驗了。

即使沒有疫情,一般法國人也不會常常下館子。在法國,「下館子」這個事比在中國更是個事兒,我觀察下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容易獲得優質食材,從週末露天市集到歐尚、家樂福等大超市,以及專門的麪包店、肉鋪和乳酪店,只要食材好,烹飪不難;二是因爲「下館子」是個事,法國人力成本又高,平均花在餐廳的時間和費用不菲。巴黎小館Bistro一道肉類主菜20歐左右,在家烹飪20歐可以買到2-3人份的肉。午餐還能簡單喫,晚餐總要喫全套三個小時,如果在家烹飪,加上清洗碗盤打掃廚房時間還是從容得多;三是對於喜歡喝葡萄酒的人,餐廳酒單加價率高,少數酒單好價格優能挖到寶的餐廳,菜又未必好喫,如果自家有酒窖,在家喫飯喝得更好,不用對著餐廳酒單糾結。

您已閱讀36%(660字),剩餘64%(11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