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全球經濟

海外股災是否會演變爲金融危機?

胡月曉:在中國經濟復工復產有序推進背景下,中國經濟中長期好轉態勢構成了資本市場的堅實支撐,波動率回落後對海外資本的吸引力將增強。

按照美股市場通行的崩盤標準——一個月內跌幅20%,美股正在經歷新一輪崩盤,且未有結束跡象。從根本上說,美股大跌是美股長期牛市趨勢終結的結果,疫情作爲催化劑加劇了趨勢反轉時市場下跌的慘烈程度。

美股持續10餘年長期牛市的基礎有二:始於2003年的「去股權化」趨勢、美國引領全球資訊產業的優勢地位。前一基礎在2017年就基本結束,依靠稅改法案吸引海外資本回流,勉強延續了2年;資訊產業的領先優勢,雖然在晶片等關鍵零組件環節還保有領先優勢,但在下游終端消費環節已受到中國華為嚴重衝擊,並在下一代技術5G發展方面,落後於中國(爲此美國千方百計彈壓中國,對其而言是正確之舉)。2019年下半年後,美聯準也事實上放棄獨立地位,配合政府擴張貨幣,這讓其市場聲譽逐漸受損,也使得該機構在此次救市中成效難見。

海外疫情惡化態勢仍未受到抑制,起初政府和民衆重視度均不夠,事態顯露嚴重性苗頭時,政府應對政策和市場預期存在偏差:政策應對重心是「救市」,民衆理解應該是「防疫」。因而即使在西方出臺貨幣降息、大投放政策之後,市場恐慌心態仍未能解除。

您已閱讀17%(458字),剩餘83%(21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