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中國政府表示,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工作處在關鍵節點。這次疫情於去年12月起源於武漢一家海鮮市場,現已蔓延至泰國、日本、南韓和北美等地。據中國政府公佈的最新數據,病毒已傳播到全國多數省份,造成17人死亡、超過500人感染。
儘管中國政府表示高度重視,但疫情的防控工作不能不說存在著一些引人詬病之處。例如,從最早病例出現到病情擴散之間存在著一段時期,這是疫情防治的黃金時間,如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有可能將疫情控制在極小的範圍之內,從而避免原本不必要的患者死亡與財產損失,更很可能不必面臨春運高峯時期防控難度急遽升高的尷尬局面。尤其是當病毒出現「人傳人」的情況時,政府應當將這一資訊及時全面地向社會公佈,方能引起公衆警覺並自動做好一般性的防範工作,減輕政府防疫壓力。此外,在最早的病例出現之後,即使一時無法確認是否「人傳人」,武漢市方面也應未雨綢繆,取消一些大型的人員密集的活動。總之,武漢市疫情防控方面可能存在的弊病,應當得到深入的調查,對於可能存在的隱瞞疫情的情況,應當追究相關人員的違法責任。
如此大規模的疫情難免引起公衆的高度關注和擔憂,因此網路上出現一些人發佈的不實情況也情有可原。除非確能證明是蓄意以製造社會恐慌和混亂而散佈虛假資訊,對於一般性的不實或誇大性資訊,絕不應通過行政手段予以懲罰。自由的資訊流通本身也是一種抽象意義上的「免疫」機制,其功能是及時提醒公民可能存在的風險,而且鑑於政府並非全能全知,來自民間的資訊能對政府資訊起到珍貴的補充作用,這也屬於對政府工作的合法監督,對於此類資訊政府決不可輕率地做出其系錯誤的推定,而應慎重對待和加以覈查,並根據覈查結果及時向公衆更新資訊,由此才能實現政府與民間努力的和衷共濟,有效地把疫情擴散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