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中美經貿協議中的「不平等」、「平等」及合理合規性問題

餘智:中美協議的「不平等」表述中蘊含「平等」,總體上是平等協議,但其中的中國對美採購承諾,存在合理合規性問題。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正式簽訂,無疑是2020年新年以來國際市場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國際社會與中國國內輿論對此都給予了正面評價,充分肯定其在緩解中美經貿摩擦、減輕國際市場不確定性、提振市場投資者信心、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等各方面的作用。然而,也有部分民間輿論認爲此協議是「不平等」協議,主要是由於協議對中方的要求明顯多於對美方的要求:協議中「中國應該……」的表述達到80多處,而「美國應該……」的表述只有數處。

筆者認爲:中美經貿協議之中,「不平等」的表述中蘊含著「平等」,從總體上來說是平等協議,但其中的中國對美採購承諾存在合理合規性問題。具體而言:中方的結構性改革承諾,雖從表面上看有「不平等」嫌疑,但由於雙方承擔義務對等,從實際上看是「平等」的,而且符合中方長遠利益;而中方的對美採購承諾,的確有「不平等」成分,但可理解爲對先前中方出口扶持措施帶來的部分對美貿易順差的一次性補償,因而也可視爲「平等」安排;然而,採購承諾存在違背市場經濟與自由貿易原則的合理性問題、涉嫌違背國際經貿規則的合規性問題,在今後中美雙方實現貿易政策公平後,應該避免類似的安排。

一、結構性改革方面的「不平等」與「平等」

您已閱讀14%(495字),剩餘86%(30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