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兩年十三輪談判,中美經貿第一階段協議終於簽署。這兩天網上出現兩種極端的觀點,一種盲目樂觀,認爲中美協議達成,雙方爭議解決了,可以放心睡大覺,「一了百了」。另一種則過於悲觀,感覺難以接受,裏面講了那麼多中國應怎麼辦,和一些簡單的美國重申。認爲中美協議達成滿足美方利益而不利於中方,「喪權辱國」。這兩種觀點都不可信不可取。
但對任何事情的正確判斷都離不開客觀專業的認知和科學深入的研究,要客觀認識第一階段協議,既要認清中美貿易摩擦的本質,也要處理好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改革與開放的辯證關係、高質量發展與高水準對外開放之間的關係,還要處理好防控住金融風險與促進金融發展之間的關係。只有如此,方能更好推進第二階段協議的達成,纔有利於更好處理好中美貿易關係。
首先,需要認清中美貿易摩擦本質。中美貿易摩擦本質是由美方單方面挑起的,針對全球的貿易戰。歷史上美國對日本對歐洲都曾經發起過長時間貿易戰,由於目前中美貿易逆差最大,爲了滿足所謂「美國第一」,美方就以中國爲主要對象加徵更多關稅,挑起貿易摩擦。認清中美貿易摩擦的本質,就可以預判,中美貿易摩擦不會因爲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而終止。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只是摩擦程度、烈度不同而已。從地緣政治經濟學來分析,美國的冷戰思維、霸權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不解決,中美之間的摩擦就難以徹底停止。要解決史詩級的中美貿易摩擦也恐怕簽署一份協議並不足以滿足雙方的利益。
您已閱讀11%(611字),剩餘89%(48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