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人口減少的代價

哈丁:凱恩斯認爲,人口下降帶來的風險是失業,但他不認爲人口下降會影響生活水準或技術進步。當代經濟學的看法則沒這麼樂觀。

1937年,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寫了《人口縮減的若干經濟後果》(Som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 Declining Population),告誡人們注意這個問題。當時許多人覺得世界人口過剩,人口減少只會是件好事,凱恩斯自己也這麼看。然而,他的文章是爲了發出警告:人口減少附帶有嚴重的經濟副作用。

事實證明,凱恩斯的擔心早了好幾十年。出生率在戰後的嬰兒潮中節節攀升。不過如今他的警告似乎應驗了。日本等國人口已在下降,未來全球人口下降的可能性也空前提高。如上世紀30年代一樣,很多人對此表示歡迎——主要是出於環境考慮——但這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可能比凱恩斯當年預期的要嚴重得多。

未來的人口將反映出全球生育率確實在明顯下降。在富裕國家,生育率幾十年來一直徘徊在每個婦女生育2.1個子女的人口替代率以下,但如今世界各地中等收入國家的生育率也低於這一臨界值,從伊朗到泰國再到巴西均如此。南韓去年的生育率只有0.98,即使美國的生育率也降至每個婦女生育1.73個孩子的歷史新低。

您已閱讀27%(467字),剩餘73%(12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