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HSBC)和渣打(Standard Chartered)的分行遍佈亞洲大城市的街道。但是在中國,科技巨擘們沒有開設一家分行,也沒有發行任何實體信用卡,就在貸款、理財和數字商務支付等市場不斷擴大自己的份額。最後一項由阿里巴巴(Alibaba)和騰訊(Tencent)的支付平臺主導。隨著中國的銀行業務日益數位化,這些金融科技領先企業的當前估值很快將顯得便宜。
阿里巴巴的支付關聯公司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憑藉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市場的主導地位,在中國的在線支付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市場份額超過一半。騰訊的強項在於線下交易,其社群媒體平臺WeChat(WeChat)的用戶超過11億。通過其在在線銀行微眾銀行(WeBank)所持股份,理財業務發展迅速,第三季度金融科技業務的營收成長逾三分之一,至33億美元。其金融科技業務占上一季度營收的四分之一以上。
即便如此,這些金融科技部門基本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爲吸引新客戶而只收取較低費用,未能抵消運營成本。但是,隨著雙頭壟斷地位增強,兩家將能夠對交易和銀行服務收取更高費用。研究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估計,三年後,僅支付業務的利潤就有可能超過騰訊2018年利潤的三分之一。這將使其金融科技業務的估值最高達到2300億美元,是騰訊目前市值的一半以上——不考慮其核心的遊戲和社群媒體部門。對於在去年6月融資期間估值達到1500億美元的螞蟻金服,如果採用相同的估算,其上市時的估值將會高得多。
您已閱讀79%(623字),剩餘21%(1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