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電影

李安的映畫戲

張原峯:電影業製作商發行商們對高幀率電影的態度陷入了雞和蛋的悖論,高幀率內容製作成本高數量少,下游的放映廳建設也沒動力,反之亦然。

作爲電影世界的華人之光,李安如常按照自己的節奏推出一部部作品。這部最新的《雙子殺手(Gemini Man)》相比上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更爲商業化一些,卻延續著李安對電影技術的執著熱情。

從初執導筒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到登陸好萊塢的倫理三部曲(《理智與情感》、《冰血暴》、《與魔鬼共騎》),李安以植根於華人傳統的文化視角,解讀著不同背景下的家庭價值和社會衝突,東方的文化內核包裹以普世的倫理觀,逐漸突破了文化認同的圈層,成爲全球公認的大牌導演。

如果說在三部曲時期,李安所追求的還是自我表達和風格確立,那麼之後從《臥虎藏龍》和《綠巨人浩克》開始,在逐漸嘗試將作品的風格化與商業化相互融合,開拓主流觀衆市場,但他不是無條件地取悅大眾,商業片中故事框架的設定和敘事手法並不妥協於一般認知和欣賞水準,所以文藝青年,特別是國內的文青依然認爲他「流淌著純正的文藝氣質,是最爲敬愛的大師(our beloved maestro)」。而《斷背山》和《製造伍德斯托克》雖有迴歸小衆,關注邊緣羣體話題,但李安卻愈加不安於既有的窠臼,從題材到技法都不斷地顛覆和挑戰自己的經驗和行業規則,這一過程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開始,觸碰影人畏途的動物、孩子、水景三大困難拍攝對象,卻成就了影史上令人歎爲觀止的視覺奇觀,影片上映後大獲成功,成爲李安目前爲止全球票房成績最好的影片,這堅定了他挑戰自我、繼續實驗探索的決心。

您已閱讀22%(642字),剩餘78%(23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